在玩色炫技裡提到,大概只有1成不到的玩家會照說明書上色;到了組裝方面,這數據來到驚人的四成。
許多設計要和量產工程妥協,往往和設定有所差異,也常常和作者想像的不一樣。
因而動刀修整比例,增添可動關節,或者是刻劃新細節,造就模型製作的個性化。
更甚者,東西做久了,有些作者會開始想製作「屬於自己的模型」,
自己設計,自行製作,
打造出獨一無二,市面上絕對看不到相似成品的only one。
雖然我們說模型是從說明書的終點開始,但有人是連說明書都弄丟了,
拿著各種不同的模型零件打造出和盒繪截然不同的作品,這種作法通稱「殺肉拼裝」。
大家可能以為,殺肉拼裝就只是換換機器人的四肢,或是把武裝塞滿塞爆變成移動軍火庫而已。
實際上殺肉拼裝玩得比你想像的還過火,
同一盒塑材可以造就完全不同的印象,以蘭巴拉爾專用薩克為例,
如果好好地閱讀說明書,我們可以完成以下作品。
然而和其它薩克相比,其實只是換上駕駛員專用色(藍)而已。
有人覺得這樣無法顯現駕駛員特色,又恰好把說明書弄丟了,因而打造出以下作品。
雖然使用相同零件,但每塊零件都不負責原本的功能,卻又完美塑造出駕駛員的大叔意象,這就是改造拼裝的概念。
似是而非的美學
改造拼裝由於沒有說明書的指引,作者往往需要訂立一個製作目標,用以確認製作方向以及修正製作結果。
以薩克無畏機兵為例,便是使用薩克原型機套件,改裝成戰棋裡的無畏機兵形象。
由於改造拼裝的精髓在於不是完全變成模仿目標,而是用 A去模仿B,在保留A的部分特徵下,顯現出B的模樣。
根據人們是用什麼特徵在辨認 B,可以確立改造的重點。
以無畏機兵為例,矮短的身形,左右手的武裝,以及被鑲嵌在其中的駕駛兵,便是其中的特色。
在確認目標後,才是開始”拼”的活動,利用原本手軸關節改造成右手的動力鋼爪;而右手的鏈炮則是搜刮自另一個作品的武裝。
無法用零件拼成的部分,則需要用膠板進行推疊翻修,加厚上半身,並重新調整雙肩位置;
下半身則是拆解縮小後再用小零件重組。
跟寫文章一樣,收尾總是最困難的一步,藉由上色可以把各零件統一成一個整體的作品,
讓觀眾無法直接察覺修改的痕跡,整件作品渾然一體,這也是改造拼裝的醍醐味。
改造是和上色為同等重要的展現自我手段。
而改造與任意拼裝的差別在於,如何顧及「零件間的協調」與「整體感」是很重要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