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型製作概論6- 整件技術 零件表面的陷阱

1-1.JPG - 8th 專用

這次為大家重點整理「應該處理而卻常常被忽略的部分」
撰寫者:微甜

1. 湯口、分模線 –

零件製造過程,將塑膠粒加熱液化後,灌入鋼模冷卻成形,經脫模後完成。
模具大多是採用左右或是上下組裝,脫模之後,必然留下上圖的湯口及分模線。

湯口是液化的塑膠注入鋼模的通道,必然會出現在每一個零件上。
分模線在多數情況之下,會以開模的技術避開,但仍會有軌跡可循。

無論是湯口或是分模線,都會影響成品的質感,故在製作過程是打磨必須要加以處理。 
很多零件上都有類似上圖與下圖這一類的分模線,尤其以關節、一體成型的零件最多。
這是作品最容易出現的問題,看的見的要盡量處理掉,這是成為中階玩家的基本門檻。

1-2.JPG - 8th 專用
1-3.JPG - 8th 專用

3-1.JPG - 8th 專用

2. 表面收縮 (縮模)
縮模常出現在零件背面卡榫的位置及零件面與面的轉角處,背後是圓形卡榫、垂直插槽…等。
因為這些位置的塑膠厚度較大,也會產生較明顯的缺陷。
較淺的直接用砂紙直接磨除,嚴重的則需要先進行填補(牙膏補土或瞬間膠)後再進行磨除。

如上圖,中間表面的部分貌似有下陷的情形,稍微打磨一下就會顯現出來。
這種狀況上色後看起來會是下陷的,可經由打磨、補土打磨後消除。
有時候收縮會很明顯,也不會因為上色就消除,
缺點只要被注意到,就會變成一個很明顯的標的,不想看到都難
處理掉,不然就藏好不要被發現,這是很重要的。

3-2.JPG - 8th 專用
3-3.JPG - 8th 專用

4-1.JPG - 8th 專用

對合零件段差:

零件由左右合併組裝的方式常會產生輕微的高低差異。
可透過打磨的方式,讓原本不等高的零件,達到等高的結果,同時將零件的邊角、縮模等的問題進行一併處理。
在處理左右組合的零件的打磨,關鍵是先進行局部組裝後,
以組合後的部件為單位進行打磨,打磨完成後再拆開重新組裝。而不是把零件分別打磨後再進行組裝。

A+B 變成一塊的零件最容易出現,合起來後所產生的段差。
這時候最好 A+B 組合後一起打磨,較不易出現單邊磨過頭凹陷的狀況。

出現在肩甲、手臂、大腿…等最外面裝甲的部分,推薦要處理處理,讓零件有一體性。

零件如果包覆在內部,不會露在表面,或上面有蓋,是可以選擇性不處理的。

有時會需要「無縫」,如何處理我們等之後再來談。

4-2.JPG - 8th 專用
4-3.JPG - 8th 專用
縮模與段差

4-4.JPG - 8th 專用

有明顯收縮、段差痕跡

5-3.JPG - 8th 專用

增強銳利度:
可以利用打磨的方式把邊角磨的更加的銳利。
對於有需要硬化邊線者適用。

5-4.JPG - 8th 專用
5-5.JPG - 8th 專用
5-6.JPG - 8th 專用

毛邊去除:
模具對合所產生的溢料,零件上相當容易出現在不起眼的地方。
需要用筆刀、打磨修除。

如果在框架上就看的到毛邊,基本上零件上面也會出現,跑都跑不掉。
上圖湯口旁邊毛邊相當明顯,需要用筆刀或是砂紙磨除。

而上圖關節內也有毛邊,這會影響組裝。
而關節下面有所謂的模具退出孔,也會有影響。


尖端也有分模線,清掉。

總結:
對於想要進階的玩家來說,
會出現在成品最外層,在眼睛的看的到的地方是最重點的區域。
處理的夠不夠紮實,會影響到表面的最終結果。

我們只能列舉一般作品容易出現的問題,
該怎麼做,做到什麼程度,只有你可以決定。

看了今天的基本處理,相信大家對於存在於表面的問題可以略知一二
下次看到不要手軟!! 試著處理處理吧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